摄影师姓名或ID:    密 码:     取回密码  摄影作者注册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

·中文简体        ·English

·“每周影人”:北京摄影家王路(2009.3.16-2009.3.22)  ·云南黑井古镇风光  ·醴潭高速公路  ·辽宁大连日本风情一条街[高清图片]  ·每周影人:内蒙古摄影家张焕瑞(2009.7.27-2009.8.2)  ·四川青城山——纵横千百年的道教“博物馆”  ·著名藏传佛教寺院——沈阳护国法轮寺  ·浙江钱塘江风光  ·“每周影人”:江西摄影家缪华(2009.1.5-2009.1.11)  ·深圳楼盘扎堆促销 新房成交均价一周跌三千  ·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出炉 港深沪位列前三 东南地区总体领先  ·赤峰市林西草原  ·贝藻王国——浙江温州南麂岛上看“海上升明月”  ·广州华林寺——中国佛教禅宗文化重要发祥地  ·优秀影人:浙江摄影家——王晓虹[2018.2.1--2018.2.28]  
更多>>
蒙古族风俗
CCN传媒图片网 www.ccnpic.com  责任编辑:孟波  

蒙古族歌曲
  草原是歌的海洋,歌的故乡,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、包头的蒙古族人民和汉、达斡尔、鄂温克、鄂伦春等兄弟民族人民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物质文明,同时又创造了深厚的音乐文化传统。无论是在辽阔广袤的草原,浩瀚无垠的大漠,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,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。这些丰富多采的音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,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建设自己的家园,创造美好的新生活。 

服饰 
  包头地区蒙古族男式蒙古袍,巴彦敖包苏木以东式样为袖长而宽,胸围宽松,领边、领口、大襟镶压色彩鲜艳的沿边,并排三道扣。新宝力格一带男袍袖子稍短些,希拉穆仁一带男袍为瘦长型、两腋开叉到膝,衣边镶有花边。富者面料多为绸、缎、贫者多用棉布。男女袍均分夹袍和棉袍两种,皆为高领,钮扣在右侧,有盘桃扣、银扣、冬天用羊皮做皮袍。男袍颜色常为蓝色、棕色、女袍多为绿、紫、粉、黄色、腰带颜色与袍子协调,大多以绸缎作腰带。腰带一般长4米左右,男子扎腰带时把两头掖紧,女子则在右侧腰身下落。


  男子夏季头系绸围或戴仿清代红缨凉帽、圆锥形,会客或宴席上戴礼帽。冬季在家戴卷边红缨暖帽,出门戴大耳羊皮尖顶风帽,本地亦称羊尾巴皮帽。


  靴子为蒙古靴和马靴两种,本旗蒙古靴有:“朝天靴”、“半朝天靴”、“鸟蛋头靴”三种,马靴有“高腰马靴”、“半高腰马靴”。


  妇女一般多戴首饰,女子几乎人人皆有耳眼,首饰用珍珠、玛瑙、宝石、金银制作。头戴长一尺左右,重三斤多,金银宝石串缀从头顶分垂到脖颈两肩。一副好头戴,要换十几匹马。


  男子常在腰带右侧挂一柄蒙古刀、刀鞘上有一小口袋内装筷子有的还配有打火用的燧石。


饮食 
  牧民饮食以肉食、奶食、面粉炒米为主。肉食主要有羊肉、牛肉。羊肉吃法以手把肉、晾干肉为多,冬季卧山羊或牛时,将其肉割成条状,凉在阴凉干燥处,第二年春、夏季节吃干肉。食法主要以泡炒米、吃干肉沫面条,干肉沙葱包子多。


  近年,牧民遇重要宴席或婚礼有吃全羊、放“乌查”(羊背子)的习俗。“羊背子”取全羊由背上往后数第三根肋骨至尾部一段和羊头下锅,出锅后盛入木盘,先放“乌查”,“乌查”上再放羊头。灌肠多是“血肠”和“肉肠”。羊小肠灌以面粉或荞面调和的羊血,肥肠或牛肠一般灌肉、肚等。


   牧区牧民的主食还有蒙古包子(纯羊肉馅)、酸奶面条、奶油卷儿配羊肉汤等。


   奶食分奶食品和奶饮品两种。奶食品有奶油(黄油)、白油、奶皮子、奶豆腐、奶酪等。牧民一般喜欢在白油内参入“树木勒”(奶蛋子)灌进羊肚内存放。是冬季喝茶泡炒米的理想佐料。


   奶饮品有奶茶、酸奶子、其格(发酵马奶)和奶酒。


   奶茶是砖茶、盐、鲜奶相兑而成。

居用
  旧时,蒙古族牧民多为逐水草而居,蒙古包址不固定,蒙古包的大小由“哈那”的多少而定,一般使用6个“哈那”的蒙古包较普遍,也有个别5个“哈那”或8个“哈那”的,蒙古包主要以“哈那”(圆形支架)、“陶脑”(包顶)、“乌尼”(与顶部连接的支杆)、门、包毡、毛鬃绳等组成。每个牧户配有4-6辆以牛为役畜的勒勒车,供生产或搬迁使用。现在个别地区还在使用居住。包头地区的蒙古包内还配有柱子。一般牧民蒙古包有条件者可制两根柱子,但不能制四根柱子,只有贵族阶层的蒙古包才有四根柱子。蒙古包冬季搭放在山弯或洼地,夏季一般设在高坡通风处。包门向南或东南。


  牧户的燃料一般为干牛粪,羊粪或羊粪砖,有天然林的地区,人们也有拾干柴作燃料的。

婚嫁
  旧时,包头地区蒙古族婚姻受宗教、权贵、家庭的制约,男女青年不能自由恋爱,多由父母包办或王公贵族指定婚姻。达尔罕、茂明安、希拉穆仁婚礼通常虽有区别,但大同小异,基本相近。其中,达尔罕婚姻有一套完整的程序,共有20多个礼节。


  订婚方式有两种,其一,儿女尚未出生,两家长辈商定,若一家生男一家生女,到成婚年龄,即结亲家,俗称“指腹为婚”。其二,有儿子的人家,父母看中某家姑娘之后,就请喇嘛或知名人士查看属相是否相符。若无大的问题,就请“昭齐”(媒人)带着哈达,白酒等礼品到女方家向对方父母求婚,女方父母若接受所赠礼品,就证明同意定婚,当地俗语说:“递了哈达过了礼,成与不成不由你”。一般不允许退婚,到17岁左右即完婚。


  订亲比求婚略复杂些,男方一般携带整羊、白酒、哈达、圆饼等礼品到女方家,主要商谈彩礼之事(牲畜及金钱)。达尔罕旗普通人家最多索要大畜5头,小畜10只,银元50块左右,最少的也要大畜2头,小畜5-6只,银元20-30元,商议彩礼的过程,实际也是欢宴庆贺的过程,坐席上放“乌查”(羊背子),诵祝词、敬奶酒、喝敬酒歌。正式婚礼前,双方需做以下几项准备工作。

1、吉日确定后,给亲朋好友发放请帖;

2、邀请诵经喇嘛;

3、双方定好伴郎伴娘的人选后,及时通知其本人;

4、女方邀请陪嫂;

5、准备婚宴上的全羊、酒食;

6、为参加婚礼者搭放蒙古包;

7、女方为新娘准备全套衣裳和婚礼所需赠品等。

  娶亲之前,男方设酒席招待陪女婿前去娶亲的人们,席上通常唱<<伊克博格达>>等三首歌。歌罢,喇嘛开始诵经、烧香,为娶亲的人们祝福。


  女方也在家接待,放“乌查”,敬酒、唱歌、等待娶亲队伍的到来。通常邀请一位能说会道、能歌善唱、酒量颇大者做代东。


  当娶亲的人们乘马到来时,女方祝词人带几名敬酒者出迎接待。敬酒之际,女方祝词的人开始向男方迎亲者提问,男方祝词人出来回答,形式即似对唱,又象对口词郎诵,有问有答,有题有解,争辩十分激烈。双方祝词人,为烘托喜庆局面和浓郁气氛,除说唱固定祝词外,还随意发挥,就人就事,就礼就仪,连珠提问,对答如流,都想压倒对方,说到精彩处,令人拍手叫绝,祝词人相互提问对答完毕,将男方随员请进屋内,开始敬酒红火,进行坐唱,女方的歌手起唱婚宴之歌,放“乌查”。而后,新郎给在坐的长辈亲朋一一敬酒,男方祝词人接过酒杯,唱诵祝酒词,大意为:
  洁白的哈达, 衬托着美酒;
  喜庆的宴会, 让我来祝福!
  纯净的奶酒, 甘如清泉;
  品尝一口, 滋润心田;
  祝愿长辈, 健康长寿;
  祝愿草原, 五畜兴旺;
  祝愿山河, 永保长青;
  祝愿大家, 幸福快乐!
  祝词完毕,众人齐声附和:美好的祝愿永存大地,真挚的祝福洒满人间!


  而后,女方家人送新娘起程。新郎家若在近处,迎亲者当日返回,如果偏远,喜庆宴席继续到天明。待到姑娘出嫁的吉时良辰,大家出来为新娘送行,本旗通常唱的“送亲歌”为《那林希日嘎》。

  新娘到来时,长辈不迎接,只有同辈人出门迎接。新娘下马时,有人搀扶,脚不着上,必须踏着毛毡或地毯步入新房。而后由伴娘进行梳头,佩戴首饰,身着新装准备拜佛、拜火、拜见长辈和男方亲眷。


  新娘头蒙红纱,在蒙古包东南角炉灶前行磕头礼,因头戴繁重,只以点头表示即可,然后,以辈数和年龄为序,由代东介绍长辈和来宾的称呼,说一个点一次头,女伴在一旁压头。新娘磕头致礼时对方都赠送礼品,有牛马驼羊,也有金银珠宝衣物等,赠送牲畜必须是适龄母畜,象征人畜兴旺美好祝愿。

  礼毕,新娘倒着出去,重新梳装打扮一番后,再入包内,由新郎揭开蒙纱,向大家请安问好,并同长辈和来宾交换鼻烟壶。喜庆婚宴如向高潮。上茶、敬酒,随之放“乌查”(羊背子),同时诵唱祝酒词和“乌查”赞词。婚礼歌与民歌一直穿插始终。


  婚宴结束后,将新郎新娘引入新毡房。由祝词人把熟羊尾和四个长肋骨插放在毡包西侧的“乌尼”(蒙古包支椽)上,唱诵新房赞词。详尽地夸赞新房的构造、摆设、炊具、日用品以及一切可见之物。而后,让两位新人食用肋骨和羊尾。


  旧时,达尔罕旗婚姻,还有成亲三日后,女方家长携带简单些礼品“回看”女儿的习俗。男方设酒席款待。女方家长返回时,将姑娘一人留在包内,在其袍襟内放上一块儿石头,祝福女儿象磐石一样纹丝不动,比喻忠实丈夫,操持家务,一辈子成为这个家的成员。


  达尔罕旗还有“招女婿”的习俗,男到女家成婚,形式基本同于娶新娘。

礼俗
 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,讲究礼貌,热情好客,待人诚恳。当有来客拜访时,首先为其看狗,微躬身施礼,互相问好,再引入蒙古包。来客一般由女主人接待,倒茶、上奶食,炒米,炸果子,递烟。遇有就餐时间,主人要热情劝留客人,客人越随便自在,主人就高兴满意。


  献哈达 是蒙古族迎送、馈赠、交际、奖赏,定亲时使用的重要礼品之一,表示敬意和祝贺。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,长度在1.2-1.5m之间,颜色有白、银灰、浅兰、黄、红等,所献哈达的长度、质地、色泽要依据接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,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。


  换鼻烟壶 鼻烟壶是蒙古族传统社交礼品。大小不一,形状多样,壶上图案绚丽多彩,一般用玛瑙、翡翠、玉石雕刻而成。遇有重大喜庆节日,同辈相见,双方用右手递烟壶,小辈单膝下跪双手接壶,长辈品烟、小辈不品烟,只把壶略向上举一下。


  敬酒 是蒙古族群众招待宾客礼节的主要一环。酒具一般为银碗或银盅。敬酒时,男主人必须头戴帽子,衣着整齐,斟好酒后,双手托起哈达捧银碗、唱敬酒歌,以辈数或年龄大小依次敬酒。


其它礼仪
  旧时,等级制度非常严格。一般诺颜去贝勒家时,先把骑马拴好,经贝勒允许后,方能进家拜见。贝勒去部下家时,待部下或家人出迎后才进屋。


  过去,官方往来,则以本地土特产品或地方风味物品做见面礼和回赠礼。平常人家往来,一方如给一方赠送哈达或点心糖果等物,接受方还其盛具时,必须盛放些物品,绝不能空空返回。 

那达慕大会
  “那达慕”在蒙古族语中是“娱乐”或“游戏”的意思。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,多在夏、秋季节祭敖包时举行,一般一年一次大会。主要内容有摔跤、赛马、射箭、歌舞以及贸易活动。规模大小不一,是时正是草原上气候怡人、绿草如茵、百花盛开、牛羊肥壮的黄金季节,节日期间,牧民们身穿节日新衣,乘马驱车,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处。一时草原上五彩旗帜如霞云飘扬,蒙古包如点点珍珠,一片节日气氛。近年增加了马上射击、文艺体育表演、图片展览、电影放映、文教卫生宣传,以及庆丰收、交流生产经验、选举模范和进行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内容。(CCN传媒图片网 孟波)
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杨光)
业务合作热线

电 话:52837246

E_mail:serv@ccnpic.com